200年前的珍奧斯丁,也曾被她的親戚長輩這樣逮著唸吧?

by YX
Published: Updated:

27歲,這幾年也開始在各種家族場合被催婚了。

其實很清楚,長輩也只是沒有話題,對象這個話題好像勉強比「薪水拿多少」好一點點。無論是長輩真的為你的感情生活擔心,還是單純找不到話題跟妳聊,那種「女孩子家,還是要有個歸宿吧」的關心,還是會有煩躁。

前陣子整理書櫃,看到高中畢業時許願要的珍奧斯丁的原文精裝本全集,忽然又想起這個沒有結婚、卻總是在討論婚姻的女作家。

1775年12月16日,英國漢普郡史蒂文頓(Steventon)誕生了一個名為珍·奧斯丁的女嬰,她生長在一個大家庭,有6個兄弟與1個姐姐。

珍·奧斯丁是與英國浪漫主義詩人同時代的愛情小說家,她的作品以小見大,寫的無非是請客吃飯、彈琴跳舞、擇偶婚嫁。

珍·奧斯丁21歲時寫成她的第一部小說,一生只寫有六部小說,分別是《理性與感性》,《傲慢與偏見》,《諾桑覺寺》,《曼斯菲爾德莊園》,《愛瑪》和《勸導》。前三部作品是珍·奧斯丁前期作品,寫於她的故鄉史蒂文頓;後三部作品都是遷居查頓(Chawton)以後所作。(沒有算上《蘇珊夫人》)

BBC影集《傲慢與偏見》,個人覺得大勝2005電影版本。

其中《諾桑覺寺》和《勸導》在她生前並未出版,直到她病逝以後,她的哥哥才將其整理出版,並且第一次用了珍·奧斯丁這個真名。

從此,珍·奧斯丁這個名字再也無法從文學史中劃去。

美國文藝評論家埃德蒙·威爾遜(Edmund Wilson)這樣評價珍·奧斯丁:「英國文學史上趣味的翻新,影響力幾乎所有作家聲譽,唯獨莎士比亞和珍·奧斯丁經久不衰。」

李安導演的《理性與感性》,女主角的年紀調整讓電影更戳中痛點。

除了文學成就,她的個人生活也是人們矚目的焦點。

兩百多年來,人們不停在議論,為什麼珍·奧斯丁終生未婚?

作為200多年前已成名的單身女性,根據珍·奧斯丁生平改變的影視作品《珍愛來臨》(Becoming Jane)與《珍奧斯汀的獨白》(Miss Austen Regrets)似乎合成了某種分裂感。

電影《珍愛來臨》場景,很愛電影中James McAvoy的表現。

《珍愛來臨》中,風華正茂的珍·奧斯丁追求者不少,她先是拒絕了富有但木訥的某追求者,然後準備和一個除了貧窮再無缺點的靈魂伴侶一般的湯姆私奔前,回歸了理智。

因為私奔意味著經濟來源被切斷,亦將面臨著世俗的壓力和貧困的生活。

於是雙方都重新回到現實的秩序中,湯姆也很快另娶一位富家女。最後,珍·奧斯丁依然單身,成為人人仰慕的名作家。

在編劇的想像安排中,很久之後她重遇舊情人,聽到他的女兒也叫珍,好像是一個心酸但讓人欣慰的結局,湊成某種形式的圓滿。

這部電影就像是珍·奧斯丁的小說一樣,我們幻想著她也曾有機會獲得她筆下令人艷羨的完美愛情和婚姻,儘管帶著遺憾。

可現實總是更殘酷,如《珍奧斯汀的獨白》。

BBC電影《珍奧斯丁的獨白》

父親退休後全家遷居巴斯(Bath),珍·奧斯丁並不喜歡這個地方。在這裡,珍·奧斯丁拒絕了一位將繼承大筆財產的青年的求婚,因為她不愛他。

她其實先答應了下來,但過了一夜,仔細思索後又反悔拒絕了他。十多年後被問起原因,她說她只是好奇那種知道自己可以結婚的感覺。

年近四十的珍·奧斯丁,單身依舊,和姐姐母親相依為命,過著清貧的生活。因緣際會遇到一位年輕人,自以為惺惺相惜,然而卻發現終是自己的錯判,哪怕她再風趣幽默,成熟的人格魅力終是抵不過她年輕貌美的侄女的吸引力。

在某次交談場合裡,珍·奧斯丁笨手笨腳,不知道如何抱小嬰兒,被母親吐槽:「平常看她挺聰明,抱個孩子就無所適從。真不像個女人!」

電影末尾,珍·奧斯丁的哥哥亨利破產了,因此母親爆發了對珍·奧斯丁的未嫁長久的失望和埋怨,說「我的兒子們總是為這個家族竭盡所能。而她是個自私的女孩。」

被問起是否後悔當初之時,珍·奧斯丁並不直接回答,只言多說無益。一輩子忍受貧窮、寂寞和旁人的非議,即便在生命的最後時刻困頓如此,她沒有遺憾,或者有所遺憾她也不會或不願表露出來。

在最推心置腹的一段姐妹對話裡,珍·奧斯丁的姐姐說因為自己,珍才選擇貧窮的獨身生活,而已患病的珍·奧斯丁輕描淡寫地說,「因為妳,我選擇了自由。」

珍·奧斯丁選擇了人更少也更艱難的道路:她不想失去自由的靈魂,不想放棄自己的寫作。

但正是這一條路,讓那些在現實生活中或多或少夾雜著失望的被社會捆綁的女性們得以在她的小說裡,在她描繪的愛情和婚姻故事裡,找到一個出口,一個無視社會束縛的溫柔反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