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放蕩浪子到浪漫主義英雄,《唐璜》的文學形象變遷

by YX
Published: Updated: 1.3K views

唐璜是西班牙在中世紀時,一名家喻戶曉的民間傳說人物。在民間傳奇中,唐璜是一名好色的放蕩貴族浪子,他誘惑那些美麗的少女,甚至是已婚的少婦,使其與之發生關係,然而他總是或很快找到下一個獵艷的目標,對舊情人始亂終棄。

無數女人的父兄丈夫都誓言要殺死唐璜報仇,在大多數的民間傳說中,唐璜最後受到一名被他殺死的騎士亡靈詛咒,亡靈化為石像赴了唐璜戲謔的邀約,最終唐璜的靈魂被魔鬼帶入地獄。

圖說:《唐璜》中最後的戲劇性場景,放蕩的唐璜在決鬥中殺死了他引誘的女子的父親後,他在一座墳墓中遇到復活的雕像,將唐璜拉下地獄。

由於年代久遠,加上當時故事主要的傳播方式是透過吟唱詩人的相傳,因此當今針對中世紀唐璜傳說也較沒有統一的書面故事版本。

不過,唐璜的中世紀文學形象,在劇作家莫里哀的戲劇《唐璜》中得到了延續。莫里哀於1665年發表了他的喜劇創作《唐璜》,為之後對於唐璜的相關創作奠下了穩固的基石。

自莫里哀之後,對於唐璜的相關創作相當多元,較有名的包含了莫札特的歌劇(1787年)、浪漫主義時期拜倫的長詩(1819年)。其中,在拜倫的創作下,唐璜的形象有了巨大的改變,也是本文主要想要探討的問題之一。

唐璜並非個案,更是中世紀婚姻觀下的現象集合體

翻閱中世紀時期對於貴族騎士愛情描寫的詩詞創作,不難發現中世紀的騎士價值觀與愛情觀遠沒有我們想像的浪漫。

首先,十字軍東征使得大量男性前往東方,而領地的管理,包括對於附庸騎士從小的栽培管理,便成了女主人的責任。這些年幼的騎士從小就透過伺侯女主人,學習如何取悅婦女,並且將對於女主人的依戀演變成對女性特質的崇拜。因此東征之後成長起來的一代騎士對於貴族女自然有一種特別親近的情愫,這也就是中世紀騎士給人尊重保護女性的印象由來。

再來看看中世紀的愛情以及婚姻價值觀。 現代人認為婚姻建築在愛情之上,婚姻是愛情的果實,然而對於中世紀的歐洲人來說,婚姻不過是一項攸關金錢土地以及身份的契約,無關乎愛情。

更甚至,當時的教會還會大肆提出警告:「對妻子炙熱的愛是會破壞婚姻的。」強烈的推動夫妻實行除了繁衍子嗣外的禁欲行為。因此,本來就毫無感情基礎的婚姻成為了一項不得不履行的契約,無非是財產權力的繼承權讓渡買賣,在這樣的背景下,通姦的案例屢見不鮮。

以上這兩點原因成就了騎士的愛情價值,西元1174年,甚至出現了宮廷騎士愛情指南《宮廷愛情藝術》(The Art of Courtly Love),共三十一條的愛情規則。舉下面幾條規則作為例子:

1.婚姻不是不能愛的藉口
3.沒有人能被兩份愛束縛
14.追逐唾手可得的愛情可恥,艱苦的追求使得愛情更加甘美
17.新歡排斥舊愛
19.愛意一旦減退,愛情就會迅速離開,難以復燃
26.沒有任何理由可以否決愛情
31.一個女性可以同時被兩個男性愛慕,一個男性也可以同時接受兩個女人的愛

除了《宮廷愛情藝術》,中世紀的騎士愛情還延伸出了一種特殊的歌曲,破曉歌,此種歌曲多在描述男女偷情之事。 舉下面的片段作為例證:「再會了我心愛的人,黎明要將我們驅散,保護你我免遭災難,我聽見哨兵在歌唱,他在向我們報曉,我的心為此破碎,倘若我們被人告發,我的心將更加痛苦。」

從以上的文獻資料,我們可以發現在當時的社會中,偷情是司空見慣且得到社會普遍承認的。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可以理解「唐璜」不過是這些調情者的集合象徵罷了,他是那個時代的人物縮影。

以現代的眼光審視,唐璜對於情人的始亂終棄以及捻花惹草的行為是破壞家庭以及違背社會道德倫理的,但在當時看來,不過是一種社會中常見的現象。

因此,唐璜身為中世紀的貴族青年,其實他的種種行為都是當時社會所可以理解的普遍常態,並不如後世所想像的那樣十惡不赦罄竹難書。

戲劇中的唐璜,在莫里哀筆下轉向人文主義

劇作家莫里哀於1665年發表了他的喜劇作品《唐璜》,這部劇作可說是從中世紀以來,最具體完整的唐璜故事版本,為後來的唐璜相關創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更首次將《唐璜》這個民間傳奇升格到文學藝術的層次,以戲劇的方式,將唐璜這個聞名於大眾的採花賊描繪得活靈活現。

莫里哀的《唐璜》延續了中世紀的大部份形象:風流、處處留情、狡詐多端……,甚至,還比中世紀的唐璜多了一種故意作惡的心態,例如在劇本中有一段描寫唐璜因為忌妒而惡意拆散一對甜蜜的未婚夫婦。

「我從來沒見過兩個人彼此那麽稱心如意,流露出那麽多的愛情,他們互相之間的恩愛給了我很大的刺激,我心理受了傷,對於他們兩人這種甜蜜的結合,我的敏銳的心靈很感覺不痛快,假如我能把這段婚姻給破壞了,我想那才是一種無上的快樂。」

但與之相互矛盾的是,唐璜也曾見義勇為從強盜那裡救下了無辜人的性命,這些舉動使得唐璜這個角色的形象更加複雜化,也更加具有戲劇效果。

另外,由於是喜劇命題,《唐璜》這部劇特別添加了在其他版本所沒有的唐璜的僕人角色,斯嘎納勒爾,其角色類似於醜角。

不過有一點是最特別的,那就是莫裡哀劇本中的唐璜特別顯著的不信天堂地獄,而關注於現實生活的人間社會,「我只相信二加二等於四,四加四等於八」, 但他不願一相信一切關於信仰教義的言辭,這在中世紀政教合一的背景下是十分奇特的。

所以,與其說是莫裡哀的唐璜不信主耶穌,更不如說是戲劇《唐璜》反映了在經歷歐洲文藝復興後的社會,多了許多「人文主義」的思想,進而表現在《唐璜》這部劇中的人物上。

文藝復興的核心價值在於人們將注視的目光從信仰開始轉移到了世俗人間,開始了以人作為主體的世界觀。

資本主義的興起使得原先的莊園體制和封建體系崩塌,從前以宗教以及土地作為權力核心的特權階級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新興資產階級帶動了新的消費習慣與娛樂嗜好,於是可以看到喜劇類型的戲劇大量出現,有別於中世紀帶有警告世人用意的宗教戲劇,喜劇的宗教成分自然也就淡化的相當多。

其實,唐璜這個角色象徵著的正是當時的法國落魄貴族,法國在歐洲的國家中,算是以特權階級坐擁國家資源最長一段時間的國家。

然而資本主義越為主流后,有些小貴族們的生活條件反而較中產階級還要差,因此他們轉而以中世紀騎士的形象作為精神的寄託,唐璜象徵了自由以及人性,在當時正是那些落魄貴族心之所向的最佳寫照。

拜倫筆下的唐璜,浪漫主義的冒險傳奇

若說到《唐璜》,大部分的人肯定第一個會想到的就是浪漫主義盛行時期,拜倫筆下那名多情的非傳統式英雄。

我們可以說,「唐璜學」傳至拜倫有了個重要的轉折突破,唐璜不再是個主動出擊、四處尋找獵艷對象的惡人,相反的,唐璜被塑造為一名對純潔愛情充滿期待的單純貴族少年。

當然,詩中的唐璜仍舊是在女人堆中流轉,但是唐璜通常是處於被動的身份,他有著正直的心靈,這一點從他在冒險旅程中的種種行徑就看得出來,但這位心地善良的青年非常容易受到誘惑,例如他這一串的冒險就是起因於一名美貌少婦,唐娜・朱麗亞的誘惑。

唐娜・朱麗亞是一位六旬騎士,唐・阿方索的妻子,她引誘唐璜與之發生關係,卻不慎被丈夫發現, 情急之下唐璜的母親唐娜・伊內茲將唐璜送出西班牙避風頭,展開了他的傳奇故事。

拜倫為十九世紀浪漫主義代表詩人之一,浪漫主義的背景受到啟蒙運動、文藝復興等浪潮影響,在思想上受到古典哲學的啟發,因此成了一種啟蒙時代的感性反動。 浪漫主義主張以強烈的情感作為美學經驗的來源,文學主題上著重於歷史,特別推崇英雄主義,因此有大量中世紀騎士的冒險故事,《唐璜》便是代表之一。

拜倫筆下的唐璜除卻了中世紀以及莫里哀戲劇所賦予的放蕩浪子形象,具有浪漫主義下的中世紀騎士所應具備的各種特質,無畏、奉獻、堅守信念等等,他不僅顛覆了既有的唐璜形象,更有別於拜倫筆下的那種「拜倫式悲劇英雄」所具備的憂鬱、孤傲、反抗的人格設定。

他捍衛了從啟蒙運動以來各個思想流派的共同價值,自由思想:「我寧可孤立,也不願把我的自由思想和王座交換。」(第十一章第九十節)

圖說:此畫故事描述拜倫的《唐璜》中,唐璜在從西班牙前往義大利的途中遇上大風暴,在沒有食物的情況下,水手們開始吃人。唐璜於心不忍離開了船隻。他在海水中奮力掙扎,被海盜之女所救。

詩歌《唐璜》中,唐璜在旅程中遇見了無數各種各樣的女人,而她們主要是受唐璜俊美外表吸引而主動投懷送抱的。

而唐璜的形象被塑造為多情癡情但不專情每個女人對他都有巨大的影響,而唐璜,不同於以往認定的將愛情作為遊戲的心態,反而大多數時後是以追求真正愛情為目的的在與每個女人相處。

拜倫的《唐璜》可說是所有唐璜作品中規模最大的一部,他花了很多不同的言詞去修飾描述女子,而讀者們也可以看出唐璜在與不同女子相處時所展現的不同的一面。

例如與少婦唐娜・朱麗亞偷情時那種年方十六的少年所呈現的衝動莽撞;與海盜首領之女海黛相戀時那種情竇初開兩情相悅的真誠;面對俄國女皇葉卡捷琳娜時的圓滑輕浮……,各種角度的描寫使得這個角色的真實立體感達到了一個巔峰。

詩歌《唐璜》帶著極高的諷刺成份,它既諷刺了中世紀有名無實的虛假婚姻,也諷刺了那些徒做高姿態內心卻並非如此高潔的女性(例如唐璜的母親)。更重要的是,《唐璜》借中世紀的西班牙傳奇人物,來諷刺了當時的歐洲局勢。

結語

《唐璜》在西方文學中算是相當特殊的一號人物,他在不同的年代被賦予了不同的特質,精準的反應了那個時代的社會整體價值觀。

在中世紀時,我們看到了封建制度下婚姻與愛情的嚴重分裂,以及基督教世界中極端保守和極端縱欲的矛盾結合;莫里哀的喜劇中我們則發現了受文藝復興人文主義的影響,唐璜的人格特質不同於中世紀的宗教氛圍,開始了以人為本實事求是的心態;浪漫主義下的長詩作品中,拜倫將對於理想英雄的冒險犯難形象添加至唐璜的人格特質中,藉此看到了浪漫主義下對於中世紀的幻想以及對自由的推崇。

《唐璜》的研究價值遠不只在於他和哪幾個女人有染,而是文學背後所傳達出的時代背景,透過唐璜這個人物的形象改變,時代間對事情態度的差異顯而易見。

《唐璜》的魅力絕不只是一個終日與女人廝混的男子所展現出來的「風流」,這個傳奇帶給我們更多的是一種個人對於慾望或者愛情的追求,而我們所賦予這個傳奇的再塑造,也將影響下個世代對這一代處世價值觀的批判。

(文章內容整理自2014年課程《西方文明》課堂期末報告)

2024年,以唐璜為故事主角的法語音樂劇將在台灣上演,詳細故事情節可參考《法語音樂劇《唐璜》(DON JUAN)|西班牙傳奇情聖浪子回頭,充滿佛朗明哥風舞曲的顛覆傳統之作〉

相關文章